

1)項目背景
2011年,在北京市經管站的主導下,北京市現已建設并實施應用了多套農村信息化應用系統,以村、鄉鎮、區縣、市四級部署的模式,涵蓋了全北京市4000余個村級組織、192個鄉鎮、14個郊區縣,業務管理范疇覆蓋了基層農村人、財、物管理的各個方面,擁有扎實的基礎工作和龐大的數據信息量。各套信息化系統相互聯系緊密,即為業務系統也為管理系統,分別從不同的側重點對基層農村的各個業務范疇、熱點、重點進行管理,相互補充,加強了基層農村管理的基礎工作,提升了村級人員素質與管理水平。
隨著信息化建設的深入,已有建設成果的局限性與不足逐漸體現。各套應用系統針對性、專業性較強,對應用人員要求較高,提高了推廣應用的成本;各系統各自面向部分特定應用人群,相互之間的聯系基本為系統之間的數據與業務關聯,用戶層面的直接聯系較弱,需要從多個用戶入口進入方可觀其全貌;業務操作、管理決策、監督公開所占的比重呈階梯狀下降,未形成并駕齊驅的態勢,存在短板。
為了綜合解決北京市基層農村集體經濟資金、資產、資源管理信息化,適應城鄉一體化快速發展的新形勢,有效加強對農村三資的監督力度,提高工作效率、規范業務流程,因此實施了《北京農村三資監管平臺》項目。
2)平臺介紹
《北京農村三資監管平臺》是統一的用戶入口,以集成的方式將現有的信息化系統整合為監管平臺的子系統,用戶可通過統一的入口進入后根據其權限及業務需求訪問不同的子系統,同時也能夠通過各子系統自有的用戶入口直接進入。
《三資監管》平臺的實施,形成全市農村信息化應用“一個基礎平臺、十一個子系統”的結構,由《三資監管》為所有的應用系統、子系統提供集成平臺支撐,各子系統則充實監管平臺的應用內容,并形成各自相輔相成,具有一定的專業性、針對性,又具有一定的關聯性,通過《三資監管》平臺形成一個統一的有機結合體。
《三資監管》平臺的集成結構如下圖所示:
3)實施成效
1.通過規范業務、優化工作流程,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管理工作的綜合水平;
2.實現農村基層業務管理一體化,加強農村三資的監督力度,提高工作效率;
3.實現業務數據統計分析,通過各種指標統計分析、對比分析、比率分析、趨勢分析等為分析人員提供多種分析工具,為領導決策提供輔助支持。
4.整合農村信息資源,實現數據互聯、互通,實現系統間無縫連接。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
掃一掃,手機瀏覽
版權所有:廣東金宇恒軟件科技有限公司 粵ICP備16053852號 網站建設:中企動力順德 會員登錄 后臺管理